台北電影節 - 靜夜星空、靠近、埋伏、風中的秘密

今天,看了這次台北電影節中自己買的最後一場,也是第一次到in89去,雖然比中山堂小了點,但是座位坐起來比較舒服。這一場是由四部參予台北電影獎《劇情類》的四部短片組成,分別是靜夜星空靠近埋伏風中的秘密。這是風格迥異的四部電影,會放在一起,我想大概只有可能是因為湊起來剛好兩個小時左右吧。XD

靜夜星空(A Starry Silent Night)今天會來看這場,主要就是為了靜夜星空。為什麼呢?說穿了,只是因為近年來新的興趣,登山罷了。
劇情就是四個大學登山的朋友,兩男兩女,和尚、亞夫、小楓、學妹,一起去登山。和尚和小楓是男女朋友,亞夫喜歡小楓,學妹喜歡和尚。這樣錯綜複雜的四角關係,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上的夜晚掀起波瀾。睡前,亞夫突然對小楓的告白,讓每個人的心騷動了起來;緊接著,學妹爆料亞夫睡覺會摸她,更是投下今晚的震撼彈。好不容易還是就寢了,但是夜裡又被亞夫的打呼吵醒,因為亞夫叫不醒,所以小楓和和尚前後出去打電話求救,被留下的兩個人,卻都大多無視於亞夫的情形,而忙著談情說愛、爭風吃醋。最後,醋罈子打翻了,亞夫也死了,他們又唱起了靜夜星空這首歌來送別亞夫。

這部電影很特別的是,整個景都在一個帳篷裡面完成,但是卻不會因此而覺得沒有變化,劇情一幕接著一幕,讓你緊張的喘不過氣來。你不知道是誰在說謊,亞夫到底有沒有摸學妹,還是學妹為了睡在和尚旁邊而說的謊。你不知道下一秒,會不會有人搓破僵持的局面,小楓跟學妹到底誰會先把話說開來。而且,這樣一個密室空間反而被利用的很好,在小楓離開帳篷以及和尚離開帳篷的時候,剩下的兩個人都利用這個時間,進行溝通、談判。最後唱起的靜夜星空,真的很反諷,在亞夫還沒死的時候,沒人在意他;他死後才以他最愛的歌曲跟他告別。也許,人心都是這樣善惡交雜的吧。

來聽聽蔡琴的靜夜星空吧


靠近(So Close)靠近,讓我發現,原來我們也是可以拍恐怖片的。恐怖片,其實不用大卡司,不用很多特效,只要氣氛的營造成功,就可以拍出一部恐怖的恐怖片,靠近,就是這樣一部電影吧。其實我覺得英文片名(So Close),更適合它。
本片從一個站在捷運車站上,冷汗直流的男子開始。他的附近,有一位流血穿睡衣的女子,其他人卻似乎看不到。原來,他是被女鬼纏上了。一切是從一個夜晚裡的影片開始的,他許了一個願望,希望有人一直陪著他,於是,她來了。一開始,距離十幾公尺,慢慢的,越來越接近,越來越接近。而他自己也被逼的歇斯底里起來,變成了他人眼中的神經病,被他人排擠的他,對這個女鬼,產生了莫名的依賴。他開始真的期待她的陪伴,她也趁著他不注意,越來越靠近。他開始好奇,兩個人到底可以多靠近。最後,他死了,警方來調查時,在一個櫃子中,發現他跟她的屍塊混雜在一起!!原來,他住的地方,是這個女鬼死的地方,她就被支解放在櫃子裡。

風中的秘密(The Secret in the Wind)
失去父母,是怎樣的感受?
小嘉每天回家,就是趕快看看爸爸的鞋子在不在,然後到處找躲起來的爸爸,但是這幾天,不知道為什麼,都找不到。
故事就是這樣開始的,一點一點的,帶出爸爸已經死了的事實,一點一點的,把小嘉的情緒、媽媽的情緒、哥哥的情緒帶出來。小嘉的拒絕事實、媽媽的心力交瘁、哥哥的生氣和無力感。最後,小嘉還是在媽媽的淚水和懷抱中,釋懷了。在一個晴朗的下午,她拿著抽獎抽到的風箏,綁上照片,讓風箏飛上天,去告訴爸爸,我們過的很好,不要擔心。

三部電影都很好看,讓我覺得意猶未盡的是靠近,我覺得應該可以拉長一點,把劇情交代的更清楚,這樣就算上院線應該也可以賣的不錯,不過單就劇情來說的話,表現不如另外兩部。我覺得風中的秘密表現的最好,讓我想到作文的起承轉合。由抓迷藏帶起觀眾的好奇,由靈堂點出現況,小嘉的出走但在媽媽的懷抱中回轉到現實,最後則以放風箏作結。靜夜星空則讓我有點羅生門的感覺,即使到了最後,還是無從得知真實情形。

埋伏呢?埋伏拍的太爛了,不想講~~

台北電影節 - 穿牆人(The Wall Passer)

Two Worlds, Two Grils, One Choice.
村上迷們,猜一本村上春樹的小說。猜不到也不用自稱村上迷了!
這部電影,穿牆人,有些這樣的味道,不過我自己是要看到後面才有這種感覺。

這部電影是全球首映,導演說現在播放的,是今天下午才剛剪完的第四份copy,也是他們覺得還可以接受的,而這部片預計11月會正式上印,所以是說下次看到會剪的更好囉?!

劇情簡介
不久的將來,人類已經在外太空發現行星,只剩下平凡的人們繼續留在地球奮鬥。這時,小鐵的一家人,則要離開因為地震而崩塌的家,前往實境城重新開始...

小鐵來到了實境城,要上課、學電腦,但是明顯的和周圍有股疏離感,他不在乎誰,也不想被注意。在一次的戶外教學中,他撿到了不知從哪掉下來的石頭;接著,又在參觀博物館時,遇到了他生命中第一個愛上的女孩,諾諾。諾諾是個帶著電子耳的女孩,在博物館做導覽員。小鐵常常去找她,而在這段時間,也意外發現了石頭所帶給他的穿牆能力。

有一次,回到家的小鐵,突然被石頭帶到一個不知名的黑白世界,那是只有殘垣斷瓦,小鐵覺著這各地方既熟悉又陌生,原來是他所搬離的原來的家。他意外看到離開上個家時,所遺留下來的機器人玩具,自己在路上行走,小鐵一路尾隨他,直到一間有一位修理師傅的房間,機器人跟他說“我在這裡很好”,小鐵就突然醒來了。

而隨著小鐵和諾諾之間的往來頻繁,感情漸漸增溫,一切似乎在美好不過。這時,諾諾的前男友突然出現,擾亂了一切,但是小鐵的勇往直前(或是說幼稚、無理取鬧),讓他們反而跨出一小步。不久,正如同諾諾突然降臨小鐵的世界,她也即將離去,消失後的諾諾只要小鐵不要找她。而寄給他的照片中的路牌則寫著【他方】,跟他在那個不知名地方撿到的火柴盒上的名字相同,小鐵決定離家出走去找她。

利用石頭,這次的小鐵,醒來是在一片寂寥的荒野中,同樣的黑白世界,不同的場景。他於是四處行走尋找,來到一座湖邊,這時攻擊突然襲來!他被一位女子所救,她叫雅紅。她失去了視力,但可以感應到週遭的事物。她帶小鐵到她的藏身處,那裡有著她設計的虛擬遊戲,遊戲中的一切,居然和小鐵生活的世界一模一樣,而主角就叫做小鐵!!這讓小鐵搞不清楚,到底誰是真的,誰是假的;而雅紅也覺得,你既然有這麼好的生活(虛擬實境中的生活是她所夢想的),幹嘛跑到這來。但既然有了另一個世界可以去,小鐵在原本的世界裡,反而活的更無拘無束,更融入人群。穿梭於兩個世界中,兩人感情漸漸增溫,有一次,小鐵吻了雅紅;世界,突然換了模樣。色彩來到了這個世界,雅紅也得到了視力。
有一天,小鐵跟雅紅說,你可以用石頭到我的世界去,但是12點前要回來。雅紅來到了這個世界,一切對她是這樣的新奇美好,她還是不懂小鐵為什麼要逃離這裡,而她也在電腦中發現他和諾諾的合照。另一方面,小鐵則在這段時間裡,在另一個世界裡尋找諾諾,終於發現了那個【他方】的路牌,而那裡,是世界的盡頭。雅紅回來了,四處尋找小鐵,等找到她後,她責問他關於諾諾,關於為什麼他已經擁有了這麼多,還是不滿足。她留下石頭,較小鐵趕緊回去他的世界,不然就回不去了。

回到原本世界的小鐵,石頭也失去的功能,他又變成剛到實境城的樣子。在一次意外中,終於讓小鐵體認到,他再也無法在穿牆。有一天,在諾諾和他常去的一個地方,他發現牆上有一個洞,於是他把石頭放了回去。

二十年後,小鐵和同事來到七股鹽山,他意外發現比著手語的諾諾,但是沒有老,沒有聾,說的卻是日文。語言上的不同,讓小鐵再次比起了手語,努力表達自己的思念,但是,這次的諾諾,卻無法接收他的思念,近在咫尺的戀人,成為了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。

討論
關於畫面,我覺得取景真的很美,很多幕都美的不像話,假如可以出本劇照集,應該不賴。而且這部片景都是在台灣取的,也許到時候官方網頁,可以弄一個劇情地圖,順便帶動一下地方產業XD。另外,導演似乎很喜歡拍演員的手指?而且,這部電影中,有不少利用一種特殊的拍攝法,還蠻新鮮的,效果也不錯。就是先取好景,再把人放進去,這樣可以對後面加入的這個人特別做處理。小鐵有許多幕,都是這樣來強調他和週遭的疏離感,似乎就是倆個不同次元的世界。
關於音樂,因為我坐在二樓,一直覺得音樂聲音整個就是太大,所以沒有好好享受到,反而覺得很吵,不過看完後的Q&A中,有人讚許這部電影的音樂,甚至詢問是先有音樂還是先有電影的,我想應該不差吧。
關於劇情,主要環繞在小鐵身上。他是個叛逆期的少年,對社會人群有疏離感,討厭父母隨意安排他的生活卻不曾問過他;在被要求出人頭地時,回嘴“假如每個人都要出人頭地,那誰要在下面”。以這樣的一個身分,來說明他的兩個世界存在,還蠻有說服力的。而兩個世界中的女孩,一個聾,一個盲,但後來卻都在男友的幫助下,得到失去的能力,這是否代表愛情的魔力??或是說愛情在人的生命的的重要地位。
整體來說,我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劇本,但是有些地方的表現,卻讓我覺得不足,也許是資金的關係吧。
  • 我覺得雖然這裡有兩個世界的場景,但是另一個世界給人的印象卻不夠強烈,沒有讓人可以體認到“這是一個不同的世界”這樣的感覺,只覺得在一個莫名奇妙的地方亂晃而已。
  • 在雅紅介紹她的虛擬實境時,那個遊戲的說服力不夠。雖然有幾個遊戲畫面,帶到一個小孩在一個家庭中的情形有像到,但是其他那些什麼奇怪的點火遊戲,一整個莫名奇妙啊。
關於演員,這次主要三個主角,都是第一次演電影。以我自己看來,我覺得一開始到中半段,還有些生澀,尤其是小鐵這個腳色(難道那是屬於那個年紀的青澀嗎?我覺得有點不夠自然),但是後半段就不錯了。
雅紅這個腳色,我覺得在吻和她到小鐵家這兩邊拍的最好。其他地方老是板著一張臉走來走去,而最後一幕的和小鐵隔山吶喊,又沒拍到臉,似乎沒太大揮灑空間。
相較之下,諾諾的表現機會就多很多了,我覺得算是三人中表現最好的吧。把一個相較於小鐵,在愛情、心智上較為成熟的腳色演的很好,收與放之間拿捏的不錯。

延伸 - 關於村上春樹
《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》。看過這本書的人,在看我所寫的劇情簡介,有沒有老是有另一幅畫面出現呢?
  • 兩個世界
  • 兩個女孩
  • 最後,只能選擇一個世界
  • 獸的存在,《末日》中的獨角獸;《穿牆人》中的夢獸
  • 另一個世界都同樣孤寂、冷漠
  • 另一個世界都有侷限性,有所謂的盡頭所在
事實上,在電影結束後的Q&A中,鴻鴻導演也說,他的確有受到這部小說的啟發,但這部電影的靈感並不全來自於此。另外,他很討厭村上春樹的書。XD

導演鴻鴻的blog
得到行政院補助的穿牆人劇本

台北電影節 - 捷克驚魂夜(ONE NIGHT IN CITY)

捷克驚魂夜,這部片一開始讓我覺得,也許是我期待太深了,所以沒有想像中好看。但是看著看著才發現,原來這不是一部動畫,而是三部。分別是一個怪異公寓的晚上、樹的四季、捷克驚魂夜(以上片名屬隨便猜測)。第一部感覺是個很怪異的公寓,都住些怪人,雖然也不差,但是沒有驚奇的感覺,而後面兩部則越來越精采,結束時反而想怎麼一下就結束了。XD

劇情介紹
第一部,怪異公寓的晚上,貫穿全場的就是到處都有的螞蟻。
  • 一個怪異的老頭子在爬著樓梯,當他終於到家之後,他開始自己玩起了昆蟲馬戲團,讓一隻隻已經死掉的蟲子,用手中的鎳子操控,一場屬於昆蟲的幽靈馬戲團就開始了。
  • 接著鏡頭轉到一個房間裡,一個年輕的宅宅,把自己的房間佈置成野外,玩著狩獵遊戲。
  • 接著,他媽就帶著狗要出門,想不到在一樓遇到一位愛狗人士,他們幫狗做攝影,又假裝狗死了,把它裝在棺木中,舉行喪禮、火葬。
  • 一位母親似乎在準備晚餐,其他家人在餐桌前等著,家人吃著飯,媽媽卻拿著生菜包胡蘿蔔去臥房似乎要給誰吃,打開門,卻看到一隻驢子躺在臥床上!媽媽餵著這隻驢子,還幫她刷毛,等牠睡著了才走出門房,告訴大家可以睡了,然後一家人就在客廳睡著了。
  • 一個怪異的男人,請了兩個怪異的女孩到家中,進行奇怪的表演show,給他們看。
  • 最後是我覺得比較有趣的,一個男人,利用方糖吸引螞蟻,最後把螞蟻連著方糖,當作毒品一樣吸了下去(就如同上面那張海報中所做的)。

第二部,樹的四季。你有想像過魔戒中的樹人是怎樣生活的嗎?
  • 樹先生的春天,一早起來,打開窗戶,就要讓鳥兒們築巢、生蛋、孵蛋、直到小鳥而飛走(好吧,這段時間過得有點快),才能夠做其他事情,這時候他就找了隔壁的魚先生出去喝一杯,不過他出門穿的鞋子是盆栽!!到了酒吧,魚先生把飲料到入口中,他則是倒入盆栽裡!!!
  • 樹先生的夏天,半夜做惡夢,夢見自己被電鋸不斷的切開,驚醒後,開始寫遺書,決定要讓自己以後變成吉他!於是拿出紙筆,量了自己的三圍,身高;拿出年輪,看看自己幾歲敲了敲身體四周,聽看看健不健康,有沒有蟲;最後從相簿中挑了張相片,作為介紹。接著打開窗戶,看著美麗的夜空,開始彈起了吉他(自己)!!!! 好吧,聽起來還不賴 XD
  • 樹先生的秋天,他跟魚先生相對坐在桌前,卻一動也不動,一片片葉子不斷枯萎落下,魚先生吵著要玩牌,他則指著頭上的蘋果,等了好一會兒,終於要掉了,趕緊要魚先生接住,然後就拿著這顆蘋果,到後面的墓地去祭拜自己母親。P.S.他們的墓地,不是放墓碑,而是放被鋸掉後,剩下的根部。
  • 樹先生的冬天,跟魚先生一起過聖誕。魚先生拿出了聖誕飾品,丟給樹先生,樹先生就自己接住好好纏起來。然後魚先生就插上插頭,樹先生自己慢慢的擺動著,一顆美麗的聖誕樹完成!接著交換禮物,魚先生拿到了棋盤,樹先生則拿到了一個做好的鳥窩,這樣就可以掛在窗口,不用再等鳥兒築巢,一動不動了。這個禮物真是太貼心啦~~

第三部,捷克驚魂夜。一個夜晚,路邊有個手風琴街頭藝人,他的對面,有位年輕人,拿著一束花,不知道在等著誰;旁邊有位提著行李的老爺爺,從巷弄中走出,不知要去何方;突然旁邊有台摩托車,載著兩個人連人帶車騎進了旁邊的餐館。
街頭藝人開始在路邊彈著十分鱉腳的手風琴,這樣失去強弱的聲音已經不能稱之為音樂了,只會使的大家紛紛把窗戶關起來,這個夜晚的街道看起來更加寂寥了。路過的行人也只會隨意丟些不知名的東西進他的小帽而已。這時,一位盛氣凌人、紅髮沖冠的男人,走出了一棟房子,經過了藝人身邊,竟丟下了張大鈔後走過去!突然,他又猛然回頭,好像想起了什麼似的,走回到藝人面前,拿出了小提琴,拉起了同樣的曲(假如你聽的出來的話),藝人張大了嘴,似乎不敢相信這是他剛剛彈奏的曲子。於是紅髮男人演奏完後,用小提琴弦敲敲藝人的左耳,把剛剛的大鈔拿走了。藝人嘗試著再演奏一次,結果在街頭引起一陣混亂,就趕緊躲回自己的房間去了。回到了房間,把剛剛得到的東西倒到桌上,又不死心的再演奏一次,想不到桌上一個包在報紙中的東西居然動了起來,藝人小心翼翼的打開,發現是一隻左耳。一個瘋狂的想法來到他心中,他決定更換自己的左耳!割下、縫上,把舊的耳朵丟出窗外。他看看自己的新耳朵,拿起了手風琴,他以為會有所不同,但是一切都沒有改變。他生氣的拉了左耳,痛得他無力的攤在桌上,想不到這時手居然不受控制的開始在桌上畫起圖來,接著是在牆上,他覺得這些圖畫好熟析,似曾相識。拿出了畫冊比對,原來這是那位割下自己左耳的畫家(梵谷)的畫啊!!
剛剛守候在路邊的青年,看到從窗戶中突然飛下來一隻耳朵,覺得自己可能有點累了,就走進旁邊的咖啡店裡。店中空蕩蕩,但是一張桌子上卻擺著皮包跟咖啡杯,他在旁邊的位子坐下,叫了老闆,老闆從後面走出,問他要點些什麼,這時,青年看到旁邊的鋼琴,問老闆可不可以彈,老闆就拿出了一個錢幣狀的東西,投進鋼琴上一個孔,鋼琴自己彈奏了起來!這時,原本空無一人的店裡竟然浮出了一個個的人!!他們有的聊天、跳舞、下棋、等人、睡覺,老闆也很正常的跟他們攀談,似乎一切在正常不過了。不久,音樂結束,人消失了,老板拿出了剛剛投進鋼琴裡的錢幣,剛他說要打烊了。這時,青年看到店中央掛的一幅畫,畫裡的人似乎跟剛剛那群人很像...
剛剛衝進餐館的兩人,又再次衝出來,不過這次是爛醉的兩人。一路上搖搖晃晃,終於車子倒了,其中一人下來推著車,不久兩人乾脆停在路邊喝起酒來,想不到一下就沒了,其中一人很可惜的摸摸手中的酒瓶,居然跑出了瓶中精靈!!他說可以滿足兩人所有的欲望,於是一開始只是要幾杯酒,接著是菸酒食物不斷的酒吧,然後就是女人,慾望得到滿足,兩人樂翻了!狂歡後,最後兩人醉倒路邊,瓶中精靈這時看到有人走過來,趕緊躲進旁邊的羊奶瓶中,原來是剛剛提著行李的老爺爺啊,等他走過後,精靈想要出來,才發現自己又被關進瓶中啦!天亮後,醒來的兩人以為自己做了個好夢,拿起一罐路邊的羊奶,喝了喝,就一起走回去了...

後記
第一部,恐怖中又帶點無厘頭,不過,看來我不太懂捷克人的幽默。
第二部,我最喜歡的,因為真的很有趣,又可愛。
第三部,可以說是想像力的奔馳吧,什麼怪事都有,環環相扣,故事的鋪陳很漂亮。以電影效果來說,這一段也是發揮的最好的。
最後,有興趣可以去官網看看,除了很漂亮的網頁外,還可以看看劇照電影預告片段喔。

台北電影節 - 只賣有機肉(The Green Butcher)

這一晚的台北電影節連發第二彈,在Retrieval之後。
The Green Butcher,直接翻的話,也許會變成綠色屠夫。在最近熱門的環保議題影響下,直覺好像是有個熱愛環保的殺人狂,到處殺害那些製造大量廢氣公司的大老闆,最後雖然被繩之以法,但是經過熱心新聞報導後,最後他被判決的那天,那個城市的居民,都穿著綠色的衣服去聲援他...之類的。好吧,好像蠻爛的 XD。其實只是因為這兩位主角的肉店制服是綠色的而已。



劇情簡介
Svend和Bjarne,這兩個在同一家肉店裡面工作(招牌是鹿肉香腸),老闆卻對於兩人都十分輕蔑,這使的他們(我覺得主要是Svend)決定出來開間自己的店。但是在開店的第一天,不要說排隊人潮,一個客人也沒有,Svend把這份不滿宣洩在自己的老婆身上這使的第二天,老婆就決定離開他,而他又在冰櫃裡發現意外凍死的水電工。這一切的不順,使的Svend完全亂了頭緒,這時候,前任老闆又尖酸刻薄的跑來說要買些肉給他朋友吃,刺激之下,Svend就把水電工的腿切片賣給了前任老闆。這,就是這間只賣有機肉(人肉)肉店的開始...

討論
這部電影,其實沒有想像中的血腥,你不會看到一個瘋狂的屠夫,夜裡為了隔天要賣的人肉到處殺人。但是該有的點還是沒少,像是當把人串在冰庫裡、連著一條手臂的人體被推進冰庫、切肉的時候還有一隻手掌放在桌上。片中的Svend是個怪異但是卻又搞笑可愛的腳色,常常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,滿頭大汗,有不少笑點;Bjarne則是個冷靜的帥哥,美麗的女主角Astrid是唯一讓冰山融解的方法,自己的雙胞胎哥哥,則是引爆他的引線。

片中的Svend,因為沒有父母,從小就被人欺負,所以性格有點怪異帶些自卑。所以當他店裡因為賣人肉而大受歡迎的時候,站在櫃檯後的他,也覺得自己受到了肯定,每個人都用不同的言語和態度在和他說話,他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同了,他喜歡這樣的感覺。這是促使他繼續做下去的原因,這是促使他一而再、再而三的利用冰櫃殺人來取得人肉的原因。這更是當他太太再次出現,一再提醒過去那個"流汗的史提"時,他會殺了她的原因。人心中有了信念,就會變的不一樣,行動就不再猶豫不決,甚至會有獨特的魅力,這也是Svend在第二次切割人肉(賣房子的),甚至可以說服Bjarne來協助他的原因。

而Bjarne是雙胞胎之一,原本有個正常的家庭,父母和妻子,但是因為雙胞胎兄弟開車時,為了閃躲一隻鹿而意外失去了這些,只剩下昏迷不醒的弟弟。這使的自己失去了控制,每天夜裡到處獵殺動物,把他們的骸骨做成標本,直到被肉店老闆找去。這樣的背景,可以說明他看起來正常,但是內心還是不太穩定的。當他在墓地遇到而當他弟弟從昏迷中甦醒,他也失去了控制,毫無表情的幫Svend切割第三個人(Svend原本的妻子)。

兩人的救贖點,Svend在於當Bjarne告訴他,他的肉汁很好,肉還有點差時,他才了解成功真的是來自於自己,有了自信,也從這著魔般的執著中解放。Bjarne則是在當他從Svend手中救回差點被殺死的雙胞胎弟弟時,他終於簽起了他的手,原諒了他,兩個人躺在肉店的地板上,一同睡去。

最後似乎大家都得到了幸福,Svend跟Bjarne的弟弟在海邊玩球,像是兩個胡鬧的孩子;Bjarne則坐在旁邊笑著看著他們,Astrid這時候也來到他身邊坐下,陪伴著他。也許他們沒有得到制裁,但這也有何不可,不用每次都要像無間道中那樣,一定要叫人家去找法官的。XD

延伸
Svend一直覺得他很眼熟,又想不起來是誰,原來他是007首部曲中的反派腳色。其實兩者的髮型還是很像,只是在這裡的Svend的髮線高了點,腳色的差異就真的太多了。真是讓人無法想像這兩人是同一個人。

台北電影節 - 愛與宿命的習題(RETRIEVAL)

Retrieval,中文翻成愛與宿命的習題。這是這個週末看的第一部電影。
這部電影也有在前陣子的澳門影展中出現,他們的網頁裡還有電影預告的影片,可以參考看看。

劇情簡介
這是關於一個十九歲的波蘭青年胡錫(Wojtek)的故事。波蘭,對於大部分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,可能只是印象中一個位於歐洲的國家。透過這部電影中的場景,我們看到跟印象中不同的灰色歐洲世界。十九歲的青年,除了會打一點拳擊外沒有一技之長。剛開始工作:危險的水泥工、骯髒的養豬場、賭命的地下賭博拳賽。生活不安定,卻愛上了一個女人Katja,年紀大、非法移民、還帶個小孩。但是為了支持這份愛,他開始進入暴力討債的生活。諷刺的是,他在那個領域越是成功,得到越多的資源來支持他的愛;他的愛反而越離他遠去...

討論
Retrieval要取回什麼呢?我覺得是在找回他追求愛的同時,反而失去了的愛和自己的心。這可以由最後一幕,Wojtek在被黑道老闆派人打的頭破血流後,醒過來反而衝向河流,想要游過去。這是因為他爺爺說“養豬場跟他的老家之間假如有橋的話,只有五分鐘的距離”,而Katja這時在他的老家,而他的老家也代表著他自己原本出社會前的純潔的心。

中文翻做《愛與宿命的習題》,愛就是指他爺爺對Wojtek的愛、Wojtek對Katja的愛、Katja對Wojtek和自己兒子的愛、黑道老大對自己家庭的愛...等等,這是個灰暗的世界,但是還是充滿了愛!宿命呢,也許指的就是他也許對自己的人生有選擇,但是有時候,可以選擇的項目實在不多,當你想要達到一些什麼的時候,也許只有向命運低頭的份(無間道3?)。

這部電影的好看之處,也許是來自於一種對於社會的無奈、掙扎,其實大家都只是想要一個幸福的生活,但是生活的壓力,壓的每個人都喘不過氣來。
  • Wojtek在做討債工作時,內心道德的衝突,他彷彿可以看到他內心在吶喊著,“我想做個好人啊”。當他在工作上表現越好,越得到讚賞,這種衝突也就越激烈。這種衝突,加上他必須不斷的對Katja說謊,使的他後期變的情緒很不穩定,還因此打了Katja。而一開始,他也曾經想離開這種生活,但是生活,為了生活,為了支援Katja,他還是從新踏入這個世界。這過程中的一切,謊言和暴力,在最後的最後,即使Wojtek脫離了那樣的生活,回去找Katja,也無法讓Katja再回到他身邊。Katja跟他說了,“我沒辦法再相信你了”。
  • Katja,身為一個帶著小孩的非法移民母親,為了逃離丈夫的暴力,而從烏克蘭逃到波蘭來,在這裡她遇到了Wojtek。Wojtek是個小她許多年輕人,但是他的熱情純真可愛打動了她。她很愛他,這可以從他單槍匹馬跑去找黑道老大,希望他放了Wojtek看出來。而他跟Wojtek間的對手戲也很精采,當Katja生氣的時候,Wojtek就像是一個無助的小孩,所謂的軟弱不一定就是軟弱,眼淚與悲情,有時候比子彈更有用。
  • 黑道老大,愛自己的家庭,甚至對Wojtek說,“世上最重要的就是家庭,其他都不算什麼”、“我一生最害怕的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未來我的小孩,必須為我今天所做的付出代價”。但是另一方面,卻不放過Wojtek,即使Katja跑去求他,也不為所動。他利用溫情將Wojtek鎖住,他所送給Wojtek的黑色西裝,就是最強力的枷鎖,這也是最後Wojtek決定退出時,就跑去將這套西裝還給黑道老大的原因。而黑道老大還是找人去打破他的頭,即使Wojtek曾經救他一命,也許就是所謂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吧,你要混下去,你就要比別人狠,當有一天你不狠了,那也許就是你下台的時候。
  • 跳樓老爺爺,雖然他出現的時間很短,但是他是讓Wojtek下定決心的最後關鍵。Wojtek的最後一份黑道工作,是去把這位老爺爺的家搶走,老爺爺完全不做抵抗,只是坐在自己的床上,一動也不動,就像是甘地的不合作運動。最後當Wojtek把他從床上移下來,要把床搬走時,他就坐上窗戶跳下去了。看到這一幕的Wojtek抓狂了,回到家中瘋狂的砸爛,老闆幫他找的房子中的一切,最後在破滅黑暗的屋內,一個人狂灌著酒。

台北電影節 - 超時空泡泡機


看完了Me之後,又留下來聽導演的Q&A,最後踏出中山堂已經是17:30。到了門口,就嚇了我一跳,想說怎麼距離開眼還有20分鐘就已經有人排隊,在多走幾步出去,發現不是已經有人在排隊,是已經很多很多很多人在排隊了,超時空泡泡機看來吸人功力也是不錯,我只好默默的走到那遙遠的一端開始排隊,還好不久就開始入場了。
這次電影節中,日本電影的賣座似乎都不差,台灣人真的蠻哈日的,排隊的時候,後面的小姐還在討論,假如是台灣的一些劇團的演出,需要排隊本身就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了。

劇情簡介
用洗衣機回到過去,以避免日本泡沫經濟的到來。換句話說,用泡泡機來拯救泡泡。
來自官網的預告影片


這部電影的劇情走向,讓我有點像看到《極速追殺令》的感覺,因為媽媽死了(不見了),所以爸爸幫助女兒度過難關(這個爸爸到了後半段才發現這是自己的女兒 Orz)。但看起來是完全不同的感覺,這是部很不錯的搞笑片,跟上一場看的Me比起來,看的輕鬆許多。
主演的阿部寬,繼續發揮他那種巨大反差所造成的搞笑效果,十分成功,整場電影笑聲不斷。我最喜歡的笑點就是看他每次因為耍色而被女人揍臉,都可以馬上回頭笑著說“出手真狠啊”,結果有一幕跟人打鬥,被男的揍也是一樣的反應,哈哈。廣末涼子還是一樣,很萌啊!!!(= =+)穿泳衣,和睡衣短褲時,一點都不讓人覺得她是個當媽的人。但是有些地方的表演還是讓我覺得不太協調,像是在1990年代跳的一場現代性感熱舞;結束前利用特製家電武器擊倒敵人後的拉弓動作,都讓我覺得怪怪的,也許是對他那種年輕清純可愛少女的印象(海灘男孩中)太深的關係吧。

電影裡另一個可以注意的地方,就是1990年的日本吧,那個一擲千金,酒醉迷離的泡沫時代。大捲頭、緊身裙、膚色絲襪,在現在的我們看來老土到不行的,也許未來的子女看到我們現在的打扮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吧,哈哈。而在那樣的年代,不管是怎麼樣的奢侈、浪費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,每個人都覺得自己“值得享受幸福”。但是當沒有人做出相對應的付出時,這種幸福怎麼可能持久,幸福是有價的!廣末在經歷酒醉金迷的一晚後,醒來卻是在曲終人散,空曠帶點雜亂的船頭甲板上,是不是也代表著空幻的泡沫,終有墜地破滅的一天呢?

後記
從超時空泡泡機的官方網站上看來,日本在年初就已經上映了。目前已經有不少周邊商品推出,像是洗衣機鑰匙圈等等,不過真正讓我傻眼的是 - 阿部寬總理的鈔票。Orz

台北電影節 - 我(Me)


今年台北電影節看的第一場電影,就是Me,在中山堂
到的時候,剛好已經是18:20,電影開演的時間。趕緊衝進去,發現還沒開始,正在介紹導演,當下鬆了口氣,趕緊找了個好位置坐下來。環繞四周,發現人還不少,比我想像中的多了。
導演在介紹他這部電影時,有一點很特別,他說每部電影都是由導演和演員來告訴觀眾他們在演什麼,想表達什麼,而這部電影,他不希望大家預期自己會看到什麼樣的電影,每個人應該都可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故事。雖然這樣做有點風險,但是他願意冒這個險來做一部不同的電影。

關於劇情
簡單說就是主角(Hans)來到這一座小城市(Majorca)中,當當地有錢人堂卡(Tanca)先生家的園藝管理人,而這個職位的上一任名字也叫Hans,但是他卻神奇的失蹤了。而他則試著融入這個地方,保住這份工作。

關於場景
電影開始,鏡頭在一座城市中四處遊走,一個又一個的轉角,但是一個人也沒有,這是一座冷漠的城市,至少對於Hans來說,是這樣的。電影中的主要場景有三:Hans的住所、小酒館、Tanca先生的住所(Hans的工作地)。
  • Hans的住所:不僅是他的住所,也是上一個Hans的,因為這是堂卡先生為他的園藝管理人所租的。雖然他搬到了這個地方,但是上一任Hans的房間的東西卻還在(因為他失蹤了)。
  • 小酒館:整部片裡,就這裡人氣最旺。而這裡的早上和晚上的兩位女主人(早上Nina,下午晚上Catalina),也和Hans(前後任)有著秘切的關係。
  • Tanca先生的住所:Hans的工作場,老闆總是盛氣凌人,老闆娘總是自說自話,女傭人總是愛理不理。
雖然偶爾也會照到街道,可是卻總是沒什麼人,更讓人感覺到這個城市的冷清、冷漠、疏離感。

延伸
這部電影,之所以導演會那樣說,我以為應該是因為他隱藏了一些伏筆或是說疑點,而且也會稍微帶出來,但卻又不是那麼明顯,但是假如你有注意到,這部電影對你就是一個和別人不同的故事。
  • 為什麼當酒館找不到Tanca先生的酒時,他自己跑去買來,但是卻不直接拿到Tanca先生家,而是要把酒弄到酒館門口,讓酒館女主人不小心發現,之後再來跟他說那瓶酒找到了?
  • 為什麼當他在水桶中發現了死人(上一任Hans?)時,不通知當地人,而要自己用水泥把他封死?
  • Tanca先生說,在他到達這裡時,這個豪宅都快變成廢墟了,是他把這裡救活的。他取代了上一個Tanca先生,擁有這裡的人就叫做“Tanca先生”。而上一個Tanca先生,則被他太太留下來,在這裡掃地、修剪花草、沒有尊嚴的工作著。
  • 為什麼Hans要模仿上一任Hans的筆跡?
  • 第二件郵差拿來,Hans期待許久的,到底是什麼?
  • 為什麼在勾搭上Nina後,要突然拋棄他,又在吧檯上親吻Catalina?
1. 比較簡單的解釋。Hans希望融入這裡的生活,他希望人們忘了過去的那個Hans,或是更進一步的把他就視為Hans,而能夠正視他的存在。所以他掩飾他死亡的事實,免的再興波濤;努力學習繞口令;穿過去Hans的衣服;勾引過去Hans的情人Catalina;和過去Hans的牌搭子混熟,和他組隊打牌。為了融入當地,他背叛了自己(Me),拋棄了自己(Me)。

2. 換個角度,以Tanca為主體。現在的Tanca說他是取代上一任的Tanca而來的,事實上,他就是上一任的Hans,他取代了上一任的Tanca,所以大家才說Hans消失了。而上一任的Tanca,因為之後被留下來接任掃地工,所以最後悲憤的投水桶而死。

我所注意到的這些東西,就可以串成多個不同的故事了。相信每個人就如同導演所說的,應該也可以試著發揮自己的觀察力和想像力,找出這部電影的不同面。

Q&A
在電影結束後,導演又讓大家提出問題討論,因為時間的關係只能問四個問題,但又歡迎大家散場後繼續找他討論,因為這是他在台北唯一出席的場次,他只在台北停留三天。我想,這樣的一部電影,能親自聽聽導演的想法,是很重要的。畢竟,這的確是一部需要一點點提點的電影。

Q1:我想請問導演,你在這部電影到底是在說什麼、想表達什麼?
A1:正如同我一開始所說的,我希望大家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劇情故事,所以你會有這個問題,我一點都不奇怪,我心中當然也有這部電影在我心中的樣貌,但恕我不能告訴你,因為這樣可能會破壞了其他人心中已經產生或是還未產生的故事。

Q2:主角是個德國人,這有什麼特別意義嗎?
A2:事實上,編劇也就是演出主角的演員,也是個德國人。他是在西班牙長大的德國人,就讀當地的德國學校,假如你是德國人的話,可以聽說他有東德的口音。這部電影的劇本,事實上是編劇跟他一起架構出來的,本來他們兩各都會一起出席電影節的活動,可是因為他有工作的關係,所以這次不能來。

Q3:為什麼主角想要藉著模仿上一個Hans而融入當地呢?
A3:這是屬於你的,這部電影的劇情。這也是我所期待的,事實上有其他地方的電影節的觀眾覺得,原本的Hans根本是被他殺死後,他在假裝沒事的跑來取代他的位置。

Q4:片中那句話『十六個律師吃著上吊者的肺』,有什麼意思嗎?
A4:這是片中這個城市,當地土語的繞口令。其實它本身沒什麼意義,最後主角在大家聚集的屠宰節裡突然大聲說這句話,他只是不希望是其他類似“我愛你”或是“我恨你”,因為這樣會限制了劇情的可能性和延伸性。而且事實上,當Hans在唸這句的時候,發音都錯了,所以當地人都不知道他在念什麼。